穿越千年古道第20集探访福建进京西

年7月9日星期六晴

探访关隘:闽赣雄关-光泽杉关

地点:光泽县止马镇杉关村

路程:光泽县城开车前往约26公里,半小时可到达

主要景点:杉关古城墙、杉关红军战场遗址、龙樟树、龙井台、战神亭、大寨寺巡检司、朱熹曾在此授课的“飞鸢学堂”等。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01/回到家乡-童年的回忆

每年的7月份,是孩子们的假期,也是回家探望父母的时间,例行带着两个娃回光泽山头农村老家探望年过八十的父母亲。带孩子们每年回来1-2次,也是让孩子们不要忘了这块土地。

回到家乡,看到孩子们在田野、山间、溪边尽情玩耍,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不禁也会想起自己在这里度过的童年时光。随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屋总有说不完的情,道不完的故事,也许这正是乡愁。

回到家乡,总免不了受到昔日同学的盛情邀请和款待,本次也不例外,好友严校长(曾任中学校长)再三邀请一定要到县城聚一下,好意难却。

不知为何,本人总有一种探古情结,于是相约一起先去杉关看看,则有了这次杉关之旅。

▲《溪水嬉戏》

▲《快乐的童年》

02/闽赣雄关-光泽杉关

杉关位于福建光泽县北90里的杉关岭上。自光泽县城出西关,过西桥至环翠桥,向西行经石岐铺、册下、双门、黄溪、长山村、京牙街到止马,过路上桥,出杉关即江西新城(今黎川)县境。

自古有“闽之有仙霞、杉关,犹秦之有潼关、临晋,蜀之有剑阁、瞿塘也。一或失守,闽不可保矣”的说法。

西汉闽越国时出闽有三道(西道光泽杉关、中道武夷山分水关、北道蒲城仙霞关),唐广明元年杉关设关管辖时,出闽有近三十关口,杉关素有“瓯闽西户”之称。

杉关历经一千多年,历代不断修葺加固。直到年修鹰厦铁路时,有妨汽车运输器械不便而拆除关门,只有两翼城堞尚存,非常的可惜。目前,唯有那乾隆年间立的,镌刻着楷书“闽西第壹关”字样的,长约1.4米、宽0.56米、厚0.21米花岗岩的大石匾和年时任县长熊家驹立的“杉关”行书字样的大石匾镶嵌在关墙上,让人景仰此关当年的雄风和传奇色彩。

▲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年)立的《闽西第Yi关》

▲年立的杉关城楼石刻《杉关》

▲照片修复后的杉关真面目

▲《闽赣交界处》

现代,杉关已失去其军事要塞的作用,正在打造一个4a级旅游景区和红色教育基地。

▲《闽赣雄关》

▲《古城墙》

▲《千年龙井》

▲《朱熹曾在此讲学的飞鸯学堂》

▲《杉关仿古城建筑》

03/在古代杉关为什么这么重要

通过下面这张《杉关布防示意图》,我们就可以理解当年杉关对八闽大地的重要性,杉关的南面是八闽大地,北面则是江西界,是进入中原地区的门户咽喉要道,历代朝廷军要进军福建,这一关是他们必定要重攻破的关口,此关一破,则整个八闽大地尽失。中间我标注的那道红曲线,犹如一道短距离长城屏障,保护着八闽大的西侧门户。

古关隘海拔米,四面环山,关墙大多利用山体为基,两翼关墙高约5米,各长约米。古关隘依杉岭而设,关外地势险要高峻,关内地势渐趋平缓。古即有“岭峻道狭,仅容单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铜墙铁壁之气势。

▲《杉关布防示意图》

古代,朝廷为了加强驻守,还在杉关布署了“大寨寺巡检司”专署机构进行布防。

▲《大寨寺巡检司》

04/杉关历代发生的战事

杉关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以来,也是战火不熄。在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秦朝:闽越王无诸从闽发兵中原,协助刘邦打败秦军,建立汉朝,由于拥立有功,被封为闽越王。

★汉代:闽越王后代余善反汉,汉武帝发兵闽越国,三路进发,其中一路就是从杉关攻入,将八闽纳入大一统版图。

★宋代:宋朝的韩世忠将军曾奉命镇守过此关。宋朝的范汝为等农民起义军皆由杉关入闽,打击统治者。有一座简易的“六郎庙”,据说在杉关,当地人一直流传着一个“杨六郎把守杉关”的故事。

★元代:元朝的王溥将军曾奉命镇守过此关。元朝的陈友谅等农民起义军皆由杉关入闽,打击统治者。

★明代:明朝的袁崇焕将军曾奉命镇守过此关。明朝朱元璋使大将胡廷瑞从陆路督师入杉关,定闽中。明隆武二年(公元年)清军南下踞赣袭闽,明隆武帝驻跸延平,22岁的郑成功临危受命,奉命驻守,亲自率师扼守杉关、铁牛关等隘口,阻拒由江西方向奔袭的清军,抵挡清军攻入杉关,当时驻防兵力多达万人。

★清代:许贞将军曾奉命镇守过此关。清同治三年(公元年),太平军三千余人出闽,经崇仁,绕金陵,出杉关而入江西。

★MG时期:年,吴佩孚一部驻杉关四个月之久,以防守福建江西等地。年-年,中国工农红军扼据杉关,出击江西黎川洵口守敌,新中国10大元帅的六大元帅曾在此征战。

▲《杉关红军战场遗址》

05/历代文人墨客足迹

古驿旧名杉,

烟光锁翠岚;

夜来风景好,

宿处是江南。

南北朝时期Z名边塞诗人鲍照道经洵口,夜宿杉关时留下的诗句。

诗中既描写了江南的胜景,也抒发了作者身在异乡、幽独孤寂的情怀。

行接闽山接楚山,

十年曾此度杉关;

而今更作湘西客,

不审闽中几日还。

明代万历年间官任四川按察史的曹学佺,因得罪蜀王为其所谤,被罢职后,从四川回老家福州闽侯,路过杉关时,回首往事,颇多感慨,留下此诗。

《元宵杂咏》--元.危德华

“清风匹马度杉关,满目云烟草树间。短髪萧跦天外客,劳魂彷狒梦中山。村砧晚逐西风急,塞雁寒随落照还。浊酒深杯聊自劝,恐惊猿鹤怨衰颜。”

元朝光泽诗人危德华所作,这首诗是诗人路过杉关时所作。从诗中可以看出杉关的风景秀美,环境良好。

《杉关》--清.徐釚

清朝任翰林院检讨的江苏苏州人徐釚的《杉关》“我行杉关日亭午,松樟排空列图画。回梯夏磴阴层峦,中通一线越江介。天教设险控西南,行旅徒愁路狭隘。忆昔豺狼纷出没,吁嗟民力终凋瘵。幸得天威迅扫除,河虫变尽消蜂虿。只今遗镞满荒郊,凄凉犹听老农话。从来在德不在险,勿以斯言等粃稗。”体现了杉关的险,同时也说明了杉关在古代是军事要塞的原因。

古代,杉关既是闽赣边界重要的军事要塞,又是川、湖、江、广与福建百姓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要冲。过往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诗句......

▲《杉关上的古诗》

06/大领导亲植的龙樟树

年3月25日,洪灾期间,省里领导给红色苏区群众送来了温暖,并亲手在隘口植下的一棵香樟树,以激励老区县人民鼓起信心、恢复生产,重建美丽家园。

如今这棵香樟树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我们观赏了这棵树,并在领导亲植龙樟树的石碑下,拍照留念。

▲《在龙樟树前,好友合影留念》

▲《领导亲植龙樟树》

回首杉关,感慨万千,古作为军事要塞,战火不熄,百姓饱受疾苦。而今正处和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我们更应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好年代,更加奋发努力,不负韶华!

大漠

书于榕城福州

壬寅年七月廿五(年8月22日)

更多精彩的古道趣事......

********************************

古道旅行/古道徒步/古道研学

古道人文/古道诗词/古道风俗

古道历史/古道地理/古道趣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