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大乾水库,年被批复建设,年6月竣工验收。大乾水库据相关部门检测,其水质超过矿泉水标准,成为了邵武市城区居民饮用水的第一水源,为17万人口输送了健康优质的饮用水,改善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图为大乾水库今年3月15日航拍图。(陈子昕摄)
民择水而栖居,水泽万物而长。南平有水,地处福建母亲河闽江的源头,水资源十分丰富。南平缺水,面对丘陵地貌,老旧的基础设施留不住水。
如何保障烟区农业生产用水和城乡居民安全饮水?
南平烟草人挺身而出,积极践行“两个至上”的价值观,坚持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做好行业工作的根本目的,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陆续投入资金开展水源工程建设。自年至今,南平市共有9个援建水源工程项目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总公司)评审复函,总概算7.16亿元,行业援建资金5.49亿元,目前完成总投资6.13亿元,已拨付援建资金5.32亿元,8个项目竣工,1个项目正准备竣工验收。
乘着政策的春风,一首首兴水曲正在闽北沃土此起彼伏演奏。
闽北对水“渴”望
水“困”,今年55岁的南平邵武市水北镇大乾村村民李德品深有体会。
“村里80%的人都要自己打井取水,虽然这里有羊角坝和铁坝,但为了不让仅有的水流走,我们用薄膜防渗透,还用沙袋把水一路堵过来,用来浇地。旱的时候没水,汛期的时候水又大,把堵水用的沙袋全部冲走,第二年再用沙袋堵。年年堵年年冲,年年冲年年堵,浪费人力物力,堵住的水还很有限。”李德品说。
类似的问题出现在建阳区莒口镇,原有水库和渠道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历经风雨,普遍存在设施老化失修、供水标准不高、生产用水利用率差等问题。不少高岗田、水尾田因为缺水灌溉,成了靠天吃饭的“望天田”。“为了让农田多‘喝’一口水,我们想尽各种办法。”莒口镇焦岚村民黄斌回忆那段年年“抢水、争水”的纷争,一阵唏嘘。
不仅是农业生产对水的渴望,还有城镇化进程中居民对水的需求。
邵武市总人口约30万,其中城区人口占了一半多,原有自来水厂在满足居民用水需求时越来越吃力。
转机出现在年,南平烟草人顺应群众最热切的期盼,邵武市大乾水库开工建设,光泽县肖家坑水库、延平区龙江寺水库等一批惠及长远的水利工程先后在南平烟区落地开花,南平烟区群众几十年的“渴”望终于迎来了实现的机遇。
速度质量并重
对于大乾水库的建设,大乾村烟农廖金辉喜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烟草部门投资建设的水源工程,建得快建得好,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这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烟草水源工程不仅致力于解决包括烟叶生产在内的农业生产用水难题,而且着眼于缓解居民用水紧张问题。
“当初说要建水源工程的时候,咨询过许多专业人士,都说从规划到竣工完成没有7、8年是不行的。可实际上,邵武大乾水库规划设计只花了9个月,年底完成完工验收。”邵武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张建忠笑着介绍。
水库建得“快”的秘诀被南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张清明一语道破,南平一直坚持三部门联合协作管理模式,发改主要负责工程进度及审批,烟草主要负责资金管理,水利主要负责工程技术及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业主、监理等严格按照规定各负其责、各尽其力。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水源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20米样板工程”,“在工程大面积施工前,先对20米进行小范围施工,经业主、监理、施工方联合验收合格后,作为后续大面积施工的范本,以此范本作为模型和验收的控制标准,后续施工按此样板完成。确保了工程质量,是防止当前各种质量通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建阳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基础办主任邓佳伟介绍了水源工程质量保证的秘诀。
水源工程建设涉及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为了保障各项工程资金使用安全,南平烟草坚持把好资金使用关,把每个水源工程都做成“阳光工程”,切实担负起监督、协调职责,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推进。
民赞水源工程
进入光泽县寨里镇百石村肖家坑自然村,沿弯弯绕绕的山路盘旋而上,路边林木渐渐稠密,一泓清溪沿渠道迤逦而下,清澈见底。
目前,烟草行业援建的肖家坑水库已经发挥调蓄流域水量和防洪作用,满足了沿线1.46万亩耕地灌溉用水需求,为片区内亩基本烟田提供用水保障。同时,其优质水源还为沿线村庄和城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可为全县近三分之一人口的生产生活带来实惠。数十年的“水之梦”走进现实。
一水通,百业兴。
大乾水库的优质水源为畜牧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增添动力。当地畜牧养殖业扩大经营可达10万只,年产值增加多万元。不仅如此,水库建成也推动了农庄、湿地公园、采摘园等旅游产业的发展,为邵武市提供2万多个就业岗位,人均收入增加近0元。
“水是庄稼人的胆,有了水,我们种地才有底气。”村民李德品述说到,水库修好了,在大乾村种地难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用水方便,土地流转不再是空话、套话、白话,“元一亩,好租多了。现在的生活可以用‘翻天覆地、安居乐业’来形容。”
在其他几个援建的水库,地方政府在积极抓好烤烟产业的同时,也充分依托水库充沛的水域资源,结合辖区土壤、气候等条件,指导、鼓励、协助老百姓发展柑橘、葡萄、猕猴桃等水果种植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一个水源工程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种好这几亩田,更是促进了干群关系和谐,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后劲。”建阳区莒口镇相关负责人说,不少农企闻“水”而动,计划落户当地。
如今,南平市烟草行业援建水源工程,一头担起万顷碧波,一头牵系百姓情怀,为29万人、13万亩农田“解渴”,“水源充足、田成方、渠相通、沟相连、路配套、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现代农业景象正越来越多地在闽北成为现实。(廖晨星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