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20年间,广大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进乡村、下田野,用自己的农业知识,手把手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目前,全国有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直接服务万农民。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技人才,追寻他们印在大地上的足迹与心声。让濒危药材成为“富民花”清晨6点,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的山林里雾气氤氲,苏海兰一个人来到山上,查看林间作物是否在昨夜的急雨中受损。80后姑娘苏海兰,是福建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年起,她就专心做一件事: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扎根闽北山区光泽县,带领当地农民种植稀缺药材七叶一枝花。七叶一枝花又名重楼,具有止血、镇痛、抗炎作用,是云南白药、片仔癀等4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年之前,各地主要靠采集野生资源,只采不种,资源已近枯竭。七叶一枝花人工栽培对选地、种植及采收管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多数农民不懂技术规范,刚开始种植时,收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生产的问题在哪里,科技特派员的科研方向就在哪里。苏海兰和科研团队将实验室建在了福建山区的田间地头。七叶一枝花从种子到药材采收要10年,漏一项试验,可能10年研究就白做了,所以苏海兰不能有丝毫懈怠。她几乎走遍了福建全省各地深山老林了解七叶一枝花生长习性,多次到云南等地取经,实施了超过个田间试验。由于山内蚊虫和蛇多,不管多热的天,都得包好头部,穿上雨鞋,拿着木棍,白天带企业人员钻山林,进大棚,晚上整理总结。正是这样日积月累进行一线实地观测,为开展七叶一枝花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5年时间,苏海兰和她的团队首次突破了中国稀缺药材七叶一枝花在南方人工种植、种子育苗的难题。原来只能林下种植且每亩只能种株,现在可在大田种植且每亩能种株,种子收获量提高10倍以上;原来育苗需要两年且只有5%的出苗率,现在只需要4个月就有60%以上的出苗率。如今,光泽县拥有全国最大的七叶一枝花种源繁育、种植、科研基地。在苏海兰看来,科技特派员并非简单地提供技术援助,而是要培养一批七叶一枝花种植生产一线的“土专家”,从而辐射当地农户,实现持续造血。为此,她带领贫困农户种植元胡、黄精等中药材,创新体验式的技术推广模式,以种苗补贴、提供农资和技术指导等形式,请种植户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和试验方案实施,并公开各示范基地的种植方法与测产结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句话,苏海兰始终牢记在心。在基地,她手把手指导农民、培训农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做,与广大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每年组织培训15次以上,每天接到农户电话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