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不怕没有瓷器活儿,就怕你没金刚钻儿。无论走到哪里,拥有一项可以让自己吃饱饭的本事,才是正道。陈昊燊,福建浦城人,年5月入队,现任南平支队武夷山大队五中队担任新闻报道员负责新闻宣传工作。曾荣获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年度新闻宣传先进个人,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南平支队年度新闻宣传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消防员。作为新闻报道员的他,刚刚接触新闻时,自认为文字功底不错的自己,定能在宣传报道中大显身手,可真正去写去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可以组织的语言甚是寥寥,三五行文字便词穷困倒,哪怕心中有再多的感慨,一时间也无法表达。“语言不够精炼”、“站立点太低”、“文章记流水账”……这些话回响在耳边,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写新闻,最开始的那股劲头也消磨殆尽。退回、重写、接着改……有时候,一篇稿件被退回好多次,当时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写新闻的那块“料”!这种“摆烂”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有一次他拿着相机去协调拍摄,一位班长低声问他:“是要发新闻吗?能让我家人看到我吗……”班长的话让他心头一紧,对这份工作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可能对他来说,仅仅是写一篇稿子,而对于身边的队友来说,对家中的亲人来说,就是用他手中的键盘和相机,把身边故事传递出去,让队友们的亲人看到孩子在队伍里的精彩。后来,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新闻竞争的激烈环境,在从事文字报道的同时他自学并掌握了有关摄影和摄像基本技巧。为提高技术,自费购买摄影器材进行学习,同时常向驻地的摄像行家名流请教,为了出成绩他不分昼夜、在队友们休息的时候加班加点赶稿子、修照片、剪视频,就是因为热爱,让他用笨功夫闯出了条路子。大家都说他是拿起笔杆子能写,扛起摄像机能摄,拎起照相机能照的多面手。今年5月,驻地光泽县止马镇李坊乡突发洪涝灾害,他扛着摄像机、揣着采访本、拎起照相机随着队伍就到了一线,救援突击队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哪里最危险,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为了真实地记录指战员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怕流血牺牲,勇猛顽强地抢救遇险群众和转移受灾物资,以及与驻地群众鱼水情、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他不顾个人安危,扛着摄像机在齐胸深的洪水拍摄抗洪场面,爬上居民的屋顶抓拍感人镜头。晚上仍不顾疲劳,啃两块面包就开始写稿,剪辑视频,第二天一早便发现指战员们抗洪抢险的画面已经在央视新闻直播间刊播。洪水消退后,救援队伍转入清淤工作,他带着摄影和摄像器材,在没膝深的淤泥中拍摄镜头时,鞋被没入淤泥中拔不出来,他就赤脚奔走,被泥中的碎玻璃等杂物将小腿以下划了十多条口子。短短的3天时间,先后在各级报刊、省电视、央视台发稿40余篇,其中报纸稿5篇,图片20幅,广播、电视消息15条,摄制的抗洪抢险视频画面被驻地新闻站报送中央电视台后在新闻联播中播出。要说,陈昊燊现在的新闻报道专业程度,那绝对是非同凡响。尽管不是科班出身,但经过几年持续摸索,加班熬夜,终于将投稿这一稍有技术含量的业务,由刚开始的10投2中,发展成10投8中,直至10投10中。再到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什么《CSSCI》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新闻与写作,《应急管理报》《福建日报》《法制日报》等等,时常会出现在报端。在这几年里,陈昊燊凭着过硬的上稿能力,为大队连续几年拿下了南平支队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及全国应急管理新闻宣传暨学报用报先进单位。“从未想过自己会走上新闻报道这条路,虽未曾经过专业培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但还是坚持到了现在,并慢慢地喜欢上写作。虽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拿着相机奔赴保障任务的现场了,多少次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努力拼搏完成自己喜欢的这份工作。回想起第一次写稿的不安,第一次投稿的期待,第一次上稿的兴奋,内心就会激动不已。经历了这么多的摸爬滚打,虽然自己已经多了几分淡定从容,但是仍然会因为作品的发表而开心。我想继续记录每个救援路上逆行者的故事,用心写出身边指战员的苦与累,笑与痛,血与汗。”陈昊燊停下敲键盘的手坚定地说。他常说“这个特殊的身份赋予了他品尝酸甜苦辣的权利,也给予了他训练之余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他只愿初心不改,奋笔前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未来的新闻路注定是一段长跑的路,我会带着一颗初心、一颗真心,和新闻永远在路上。作者:官晨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