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地处晋冀鲁豫四省要冲、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腹心,是东出西联、通南达北的重要节点,素有“钢城”“煤都”和“北方粮仓”之称,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
邯郸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之名沿用多年至今未变,战国时期曾为赵国都城长达年,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多达4条,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邯郸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下辖6个市辖区、11个县、1个县级市共计18个县级行政区,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常住人口规模略低于南阳、略高于青岛,是中国第十七人口大市。
以下为邯郸18区县人口分布情况:
黑色数字:代表年末人口数据
蓝色数字:代表年末人口数据
紫色数字:代表年末人口数据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二省交界地带,处在京津冀、中原经济区“交汇叠加区”,是一座以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是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常住人口86万人、户籍人口83.83万人。
永年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区北部,前身为永年县,年撤县设区,是邯郸市面积最大的市辖区,也是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区,常住人口85.8万人、户籍人口96.4万人。
魏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邯郸、安阳、聊城、濮阳4个城市辐射交汇的中心地带,距石家庄、郑州、济南三个省会城市均为公里,常住人口82.6万人、户籍人口万人。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是河北省首批扩权试点县、国家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面粉之都”,常住人口79.7万人、户籍人口93.12万人。
临漳县古称邺,地处河北最南端,位居中原腹部,西望太行山,东眺齐鲁地,素有“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常住人口61.3万人、户籍人口75.4万人。
丛台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城市北部偏东,因辖区内有古迹武灵丛台而得名,始建于年10月,原为邯郸市市区的一部分,常住人口55万人、户籍人口80.58万人。
邯山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城区的南部偏东,由邯山而得名,是四省交界区唯一具有铁路交叉、高速交汇、机场通航的地区,常住人口52.4万人、户籍人口75.39万人。
峰峰矿区位于河北省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年建区,年归河北省直辖,1年改为省辖峰峰市,年撤市设区,归邯郸市所辖至今,常住人口50.8万人、户籍人口48.43万人。
曲周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地处河北南部、邯郸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和科技强县,常住人口44.6万人、户籍人口52.73万人。
磁县古称磁州,是中国磁州窑文化的发祥地,位于中原经济协作区中心地带,晋、冀、鲁、豫四省通衢,常住人口43.5万人、户籍人口48.91万人。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背靠京津冀,雄居中原,是联动京津冀和中原地区的重要枢纽,常住人口43万人、户籍人口43.34万人。
成安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南部,是邯郸市“1+6”中心城市发展规划重要组团之一,常住人口39.3万人、户籍人口46.2万人。
肥乡区古称肥邑,区名源自战国时期赵国的相国肥义,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部,常住人口37万人、户籍人口40.93万人。
馆陶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境内的金凤禽蛋交易市场单体全国最大,是中国唯一的黄瓜之乡,常住人口32.2万人、户籍人口36.18万人。
鸡泽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北端靠西,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中原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叠加区域,常住人口28.7万人、户籍人口33.6万人。
广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09国道、省道、省道、邯济铁路贯穿县境,常住人口27.9万人、户籍人口31.11万人。
复兴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区西部,建区于年10月,原为邯郸市市区的一部分,是邯郸市的重、化工业区,常住人口25.7万人、户籍人口37.56万人。
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区域,常住人口23.92万人、户籍人口25.85万人。
邯郸18区县,你看好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