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在第一站南平武夷山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南平农信社、农商银行作为福建农信服务闽北地方经济发展的当地法人机构,根据福建省农信联社部署,协同南平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信局、供销合作社等涉农涉企部门,围绕南平市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构建向现代绿色金融转型的“”工作机制,助力南平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在第一站南平武夷山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浓浓深情暖心田,殷殷嘱托催人进。“绿色”是南平最亮丽的名片,也是闽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年10月15日,福建省政府发布《南平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方案》,同意南平市创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年4月15日,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与南平市政府共同签订了《建设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福建农信将依托南平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等优势,将信贷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助推南平市“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大创新发展,进一步助力南平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南平农信社、农商银行(以下简称:南平农信系统)作为福建农信服务闽北地方经济发展的当地法人机构,根据福建省农信联社部署,协同南平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信局、供销合作社等涉农涉企部门,围绕南平市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共同助力南平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南平农信系统于年11月成立了绿色金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于年3月出台了《南平农信系统关于支持南平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向现代绿色金融转型的“”工作机制,即:突出“1”个工作核心,建立“2”项考核体系,落实“3”重保障,推广“4”系列“5”福产品,开拓“6”个维度创新,实现“7”大板块可复制、易推广的绿色金融典型示范区(项目),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进绿色金融健康向上发展,使南平农信系统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金融主力军。
突出“1”个工作核心
南平农信系统发展绿色金融以“百姓受惠、自身发展”为工作核心。一方面,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让南平老百姓感受到绿色经济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因绿色经济而更加丰盈。另一方面,发展绿色金融、简化信贷流程、提升品牌文化,让南平农信系统实现信贷资产配置更优、经营收益渠道更广、风险分散化进程更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图为南平农信系统金融助理把金融服务送到茶农身边。
建立“2”项考核体系
建立绿色金融经营绩效考核体系。将绿色金融纳入年度绩效考核,重点考核绿色金融“三个不低于”指标,即: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绿色信贷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新增授信客户中绿色信贷客户数占比不低于30%。
完善绿色信贷投放专项考核体系。在南平农信系统范围内开展绿色信贷投放专项劳动竞赛,采用定量任务和赛马机制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若干个年度绿色金融先进机构、绿色金融先进部门(网点)、绿色金融先进个人。
落实“3”重保障
政策保障。将绿色金融纳入法人行社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规划,积极争取各级人民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辖内10家法人行社已于年12月底前出台了绿色金融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董(理)事长任组长的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业务部门对接绿色金融业务,部分行社设立了绿色金融事业部。
人员保障。行社设立绿色金融工作团队,积极引入环保科技领域人才,研究绿色金融工作重点、研发绿色金融服务产品、制定绿色金融创建标准、加大从业人员绿色信贷知识培训等。
科技保障。积极搭建沟通南平大数据应用的初始平台、打造授信模型系统、设置绿色信贷准入数据库、优化信管系统信贷流程,增加绿色信贷判定选项等,为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科技技术保障。
推广“4”系列“5”福产品
引入绿色要素,围绕客户、授信、流程、产品、渠道、服务等维度进行产品创新,结合福建农信统一打造的“五福”产品,对现有授信产品、服务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梳理、整合、优化,积极推广具有闽北特色的“四系列五福”产品。
绿色食品系列。大力推广“福茶贷”“福笋贷”“福果贷”“福蔬贷”等信贷产品,涉及全域绿色食品产供销产业链,支持当地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例如,武夷山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绿色食品·福茶贷”,让茶山唱响绿色之歌,让武夷“岩韵”茶香飘向各地。截至目前,武夷山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福茶贷”户,9.5亿元。松溪农信联社支持茶叶流通,创新推出“绿色食品·福茶贷”茶叶仓单质押贷款,从扶持茶叶生产、茶企发展、茶叶流通三个维度三管齐下,为“松溪绿茶”产业提升发展注入新活力。4月1日,光泽县首笔“绿色食品·农泽贷”发放仪式在光泽农信联社举办,当天对光泽县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菌业公司授信46万元。邵武农商银行和笋业协会合作,推出了“绿色食品·福笋贷”,加大对笋业协会成员、笋业从业人员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邵武市笋干产业发展。
绿色山水系列。创新推出“福林贷”“福竹贷”“竹塑贷”“竹林认证贷”“福水贷”等信贷产品,服务涉及以竹代塑,FSC森林认证等相关企业,全面支持林下经济、林业循环发展。其中,“绿色山水·竹塑贷”“绿色山水·竹林认证贷”是今年3月份由南平农信系统和南平市林业局共同研究开发的绿色信贷产品,首笔万元的“竹塑贷”在建瓯农商银行成功发放。“竹林认证贷”由政和农信联社首家发放,为通过FSC森林认证主体的绿色企业送上了金融“及时雨”。顺昌农信联社推出“绿色山水·福田贷”“绿色山水·集地贷”等绿色系列产品,为评估确定的林地、农田等“资产包”价值全面授信。
↑图为南平农信系统金融助理推广“竹林认证贷”。
绿色家园系列。全面推广“绿色农房贷”“农家乐”“民宿贷”“古厝贷”等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康养+”特色产业发展;并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智能家居、新农村建设、绿色建筑、裸房改造等绿色消费提质扩容。3月29日,南平农商银行为延平区巨口乡农户经营户发放首笔“绿色家园·古厝贷”,该信贷产品着力解决古厝经济相关生态圈资金短板问题,助力古厝资源开发与乡村经济发展。浦城农信联社创新推出“绿色家园·绿色农房贷”,服务于乡镇、村农户建房、改造、装修,及支持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等,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金融助力。
绿色低碳系列。通过创新推出“碳汇贷”“技改贷”“光伏贷”“排污收费权质押贷”等信贷产品,支持绿色物流、绿色交通、智慧城市、信息数据、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绿色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企业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环保改造升级等企业转型升级。顺昌信用联社与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联合推出“绿色低碳·碳汇致富贷”专属信贷产品。建阳农信联社探索开发水资源(饮用水包装、漳墩温泉)、矿产资源(荧石矿等)、碳排放权、排污权等能源资源合同未来收益权的“绿色低碳·权益贷”。
开拓“6”个维度创新
丰富信贷产品维度。以客户为中心量身定做授信产品,充分考虑客户资金使用周期特点及生产盈利情况等。为客户提供多种还款方式、授信期限、放款方式、担保方式选择。
规范客户准入标准。根据南平市政府及监管部门规定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将客户进行细分,建立农信标准的行业准入数据库,明确界定鼓励型、引导型、限制型和禁止型的行业类别。
增加绿色授信要素。将绿色发展理念引入授信调查、审查、审批及贷后全流程的授信管理中。对授信业务规则进行全面改造,加大绿色要素的权重。
健全绿色授信全流程管理。推进绿色金融授信业务内部流程改造。在准入阶段,将行业准入和项目准入纳入强制性管理。在审批阶段,提升绿色要素的授信参数比重,加大绿色参数权重。在贷后管理阶段,加强行业环境和社会风险监测、加强项目动态管理,设置绿色风险预警指标。
拓宽获客渠道。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智能化、轻型化、社区化、体验化服务网点,建设全功能村级绿色金融服务站,加快服务渠道建设和推广,畅通便民惠民渠道,加大与各级政府数据办等部门沟通联系;依托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福建省信易贷平台等,借助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提供的风险补偿作用,为符合条件的商贸服务绿色产业提供流动性融资服务。
创新服务模式。开通授信服务绿色通道,以优先、优惠、高效的信贷服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型手段,推行电子化服务、无纸化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在营业网点即可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积极践行客户一趟不用跑或最多跑一趟即可办理完所有授信业务。
↑图为南平农信系统金融助理了解农户金融需求。
助力服务乡村振兴“7”大板块
围绕南平市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绿色产业信贷授信规模,在“7”大板块中创造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绿色金融典型示范区(项目)等。
一是全面助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建设。
(1)助推农业绿色发展。围绕南平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农牧渔循环、种养加工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绿色高效农业生产,助推武夷岩茶、粮油、笋竹、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助力龙头企业同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打造农业产业联合体。
(2)助力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利用闽北丰富的林竹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完善用材林、果树、茶园、苗圃等经济林,推动水土涵养林的开发利用。适当补充授信品种,尝试开发林业贷款新品种,支持“森林生态银行”建设,积极参与闽北产权交易平台交易,加快森林不良资产变现,推动自然资源资产市场化交易。
(3)推动工业绿色升级。积极配合南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助力闽北建造科技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闽北建设世界小电池、中国活性炭、中国氟新材料、中国特种专用汽车“四大制造业基地”建设。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科技升级、环保创新,支持小微规模企业联合式供暖供能模式建设。
(4)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支持南平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支持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医养结合、森林康养、休闲疗养、体育休闲、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康养+”特色产业。支持服务业减少一次性用品等资源消耗型、塑料制品等能源消耗型使用,以信贷创新推动服务业使用可再生资源类替代产品。
二是全面助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建设。
(5)推进绿色物流建设。一是支持闽北物流平台建设、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支持物流运输企业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辆、更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支持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二是支持公交公司、出租公司加大电动车、燃气车等新能源投放使用;支持有条件小区、居民住宅建设储能式电桩错峰用电;支持南平市民汽车电动化、大小排量转换等低碳出行方式;支持以太阳能为主的道路照明系统替代建设。
三是全面助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建设。
(6)促进绿色产品消费。配合政府绿色采购,支持居民开展绿色消费。支持绿色家装、绿色家电,支持废旧物品利用的二手货市场建设;支持智能家居、智能家具应用等。其次是配合南平市规划绿色经济文化创意、数字信息两大核心,支持实体院影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创业创新,支持影视、音乐、文学、游戏创作、开发和销售;支持云计算、云服务和各类数据库建设运用。
四是全面助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7)促进绿色低碳的智慧城市建设。配合南平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建设,加大对智慧城市、美丽乡村、绿色建筑和清洁能源的资金供给。探索开发资源使用权、碳排放权、能源资源合同未来收益权贷款等产品,支持南平“水美经济”,城乡一体供水系统建设,废水管网建设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农村家庭沼气池建设、农村屋顶光伏太阳能改造。
下一步,南平农信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闽北的嘱托,持续落实福建省农信联社和南平市政府签订的建设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围绕绿色金融,系统谋划,久久为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转型之路,让南平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