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穷”与“富”。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是湖南通粤达海的“南大门”。全县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人口40万,其中少数民族乡镇3个,少数民族人口6.2万,占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的75%。
汝城县政府网站介绍:
“汝城是开放的交通要城。汝城“内为衡宝门户,外抚赣粤咽喉”,位于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的中心,处在湖南、广东、江西三省通衢之地,厦蓉高速、湘深高速和国道、省道贯穿全境,南下广州、深圳,北上长沙,东至厦门,均可朝发午至,可以同时接受“珠三角”和“闽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和带动,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汝城是活力的资源富城。汝城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达30余种,其中钨、铁、稀土、钾长石、莹石矿等储量巨大,钨矿交易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汝城水电资源丰富,全县拥有河流条,总长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7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达34.62万千瓦,是湖南省小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县,全国小水电五强县之一。
汝城是生态的山水绿城。全县平均海拔多米,森林覆盖率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万亩,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这里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风光秀丽,温泉奇特,是名副其实的山水绿色家园、休闲养生之都。境内的热水温泉是华南地区“流量最大、水温最高、水质最好、面积最广”的天然热泉,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福泉山庄;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华南地区保存最好、物种最多的原始次生林,被誉为“南岭植物王国”,核心景区负氧离子高达17万个单位,是华南地区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景区。”
按其介绍,汝城县应该是一个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的好地方,但实际上,汝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按理说,汝城县政府应该带领人民大力发展经济,将有限的资源改善民生,但实际情况让人大跌眼镜。
该县大规模举债修建大批“形象工程”,花万元修广场,6株银杏树(靠两人手拉手才能环抱住一棵)就花了万元,8根图腾石柱花了万元。
与之相对的则是对民生的极度漠视。
本属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汝城县自来水厂,在年被民营企业绝对控股收购。年以来,自来水管网年久失修,爆管停水、喝“黄泥巴水”是常态,春节期间屡次停水;不仅如此,当地卢阳镇更有两个自然村一些村民家中没有通电,25户67人仅靠山泉水发电和点煤油灯照明。
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火车头”,建设好领导班子是夯实中共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关键,也是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关键。
要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专业化水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水平,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