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守好碧水丹山筑牢生态屏障福建

北京正规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层峦叠翠、云海排空。近年来,福建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资源家底调查、突出规划源头保护、创新“两山”转换路径,助力武夷山国家公园完成了各项试点任务,守好奇秀甲东南的碧水丹山。

摸清资源家底为山水找到“主人”

乘一叶竹筏荡入山光水色之中,听溪水汩汩作歌、鸟啭莺啼,赏云海无边、峰峦叠嶂……端午小长假,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客如织。

游人乘坐竹筏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游玩黄海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在世界双遗产地建立的国家公园,其范围不仅包括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包括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光泽武夷天池国家森林公园等区域,规划总面积.41平方公里,涉及武夷山、建阳、光泽、邵武等4个县(市、区)。

这里,拥有约平方公里未遭受人类活动破坏的原生性森林植被,是世界同纬度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这里,拥有典型丹霞地貌的绝妙景观,保存着新石器时期古越族人留下的文化遗迹,是闻名中外的“朱子文化”和世界红茶及乌龙茶的发源地。

但这里,也曾有过生态伤痛:自然资源处于所有者不明确、管理“碎片化”的状态,自然资源的“家底”是一笔糊涂账,经常出现“公地悲剧”。河流、森林、山岭等这些公共资源产品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盲目建设和过度利用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生态安全。

为了摸清自然资源家底,并给这些山山水水找到“主人”,明确所有者权责,年,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入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地区。

对于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的森林、山岭、荒地等自然资源,对其进行资源调查和范围划定较为容易;但登记对象跨行政区域,由于范围大、分界较为模糊,如何对其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却是一大难题。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多次派出专家,指导作业单位福建省地质测绘院探索形成“两个方法、九个步骤”的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模式。两个方法,即探索边界衔接方法和确定登记方法;九个步骤,即编方案、确范围、定类型、划单元、发通告、核界线、整数据、发公告、预登簿。

这次试点,重点探索以国家公园作为独立登记单元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解决了自然资源跨行政区域登记的问题,探索了国家所有权和代表行使国家所有权登记的途径和方式,为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提供了“武夷山经验”。

同时,福建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还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林业资源、水资源等特色优势资源开展专项普查,绘制自然资源“一张图”,为保护利用资源打好基础。

强化规划引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也是最好的保护。

在保护武夷山生态的过程中,福建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科学统筹布局国土空间,划好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武夷山国家公园黄海摄

年,福建省林业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等5个专项规划,采取管控和功能分区相结合的方式,将武夷山国家公园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两个管控区,特别保护区、严格控制区、生态修复区和传统利用区4个功能区。

《规划》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保护制度和绿色发展模式,统筹划定落实国家公园区域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促进国家公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世代传承、全民共享。

在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中,福建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应划尽划、保护第一”的要求,优先划定生态空间,重点聚焦锚固生态安全本底,发挥区域生态屏障功能,不断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梳理生态保护、遗产保护、旅游发展与城乡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生态文化保护与城乡共荣发展并重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新模式;通过分类管控、靶向修复等手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全域资源要素的保护与利用,推动优质生态资源实现价值转化。

前不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制定并印发《福建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年)》,明确要加快推进武夷山脉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保护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对区域内所有天然林实行严格保护,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质量。

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让“青山”变“金山”

时下,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随处可见施用有机肥的生态茶园。传统老茶乡飘出了生态新茶香,一片神奇的树叶带来数百亿元的产值。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既要保护生态,也要百姓增收。武夷山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选准做优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为支撑,以生态银行、“水美经济”、武夷品牌建设三项创新为动力,系统协同、整体发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了一条“青山”变“金山”的新路径。

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区域的光泽县水资源极其丰富,总量达42.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6万立方米,是全国的12倍、福建省的7倍。光泽县的水资源量大且质优,但过去仅用于传统的农业灌溉、能源开发和居民饮用,蕴藏的巨大潜力有待挖掘。

近年来,光泽县探索发展“水美经济”,搭建“水生态银行”运营平台,对水资源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调度配置,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发展包装水、高端养殖、涉水休闲康养和文化旅游等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去年底,光泽“水美经济”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案例。

光泽县肖家坑水库位于武夷山核心保护区,水库集雨面积26.5平方公里,平均年来水量万立方米,为城区居民第一饮用水源地。“肖家坑水库年供水2万立方米,还剩下8万立方米左右的优质水资源,资源没有得到集约利用。”光泽县县长赵大建说,通过“水生态银行”抛出橄榄枝,一下子引来了“大龙头”泽汇渔业。

泽汇渔业产业园项目位于光泽县寨里镇百石村,紧邻优质水资源地的肖家坑水库。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亩,规划有养殖园区、饲料加工厂、鳗鱼加工厂及物流、食品、养殖设备制作生产配套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

为了保障项目落地,光泽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一方面通过开展旧村复垦、土地整治等手段,盘活存量用地;另一方面,建立工作专班,对企业用地报批、规划等实行跟进服务,促进项目落地。

为了盘活利用好丰沛的水资源,光泽县绘制出水资源“一张图”。“在这张图上,除了河流水系,我们还明确了所有的水库和矿泉水点及其转化用途。”光泽县自然资源局局长聂小旗说,全县共有27座大小水库,蓄水量达1亿余立方米,还有14处可开发的地下矿泉水点,饮用矿泉水量达万立方米以上。

“水美经济”让一江清水变成发展活水。仅去年,光泽县挖掘、培育的“水美经济”项目就有多个,总投资达亿元。

来源

学习强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