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秋季的时候,为了表彰那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重要贡献的将领们,我军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授衔。这次授衔的主要依据是资历、职务和战功,依照这个标准,共评出了一千多名开国将帅。其中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军衔评低了,因此闹了一些意见,比如钟伟和王近山。钟伟除了这两个人之外,还有一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认为段苏权也对自己的军衔不满,为此还做出了比较出格的举动,当场撕掉了肩章。那么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呢?段苏权是湖南茶陵人,出生于年,14岁就参加了革命,不久后担任共青团茶陵县委书记。两年后,16岁的段苏权带着一批模范少先队员加入了红军队伍,担任湘赣苏区红八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加入红军队伍后,段苏权进步很快,仅用两年时间就当上了黔东独立师的政委,当时他只有18岁。年10月,敌人调集重兵对红二、六军团发起多路围攻。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红军决定离开苏区,主动转移。黔东独立师奉命留下来掩护,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兵力,段苏权和师长王光泽毫不畏惧,率部和敌人展开了激战。由于敌我兵力相差太过悬殊,独立师最终失利,战士们几乎全部牺牲,师长王光泽被俘后英勇就义,政委段苏权也身负重伤,多亏当地的老乡及时救治,才保住了性命。伤势好转后,段苏权起身追赶队伍,但部队早已走远。无奈之下,他只好一路乞讨,返回了老家。两年多后,段苏权终于打听到了红军的所在地,他一路辗转,历尽艰辛赶到了山西太原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自己的老上级任弼时。重新归队的段苏权先是先是进入延安抗大学习,之后出任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不久后又担任了平北军分区政委。任职期间,他指挥部队多次和日伪军作战,创建并巩固了平北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爆发后,段苏权先后担任过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和东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段苏权历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志愿军空军第一副司令和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年授衔的时候,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红军时期就是师政委了,解放战争中还担任过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和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按照这个资历,他至少应该被授予中将军衔。那么他为何只被授予少将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段苏权将军第一个原因是黔东独立师战败后,段苏权因为找不到部队在老家住了两年多时间,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才归队,脱离部队将近三年。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授衔;第二个原因是辽沈战役期间,8纵因为种种原因先后三次被东野首长批评,其中就包括大意丢失小紫荆山阵地而瞒报一事。但总体上8纵在辽沈战役中的表现还是很出色的,辽西会战中硬抗国军精锐新6军,粉碎了敌人南逃营口的企图,为全歼廖耀湘兵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林对段苏权印象不佳,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8纵改编为第45军,林的爱将黄永胜出任军长,段苏权则改任东北军区作战处处长,这段经历也影响了他的授衔。那么授衔当天,段苏权有没有因为对自己的军衔不满怒撕肩章呢?答案是没有!《段苏权画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授衔那天,他站在少将的行列里,周围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团长;在他的前排,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行列中,有几位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师长;再前排,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行列中,站着当年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员的战友。有位同事小声说:“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段苏权淡淡一笑:“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段苏权将军这就是段苏权将军的胸怀,他对自己的少将军衔坦然接受,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因此网传的他当场撕掉肩章纯属无稽之谈,是对段苏权将军极大的不尊重。年段苏权将军病逝,享年78岁。追悼会上,任弼时的夫人陈踪瑛说了这样一段话:“长征路上,我们己经为段苏权同志举行过一次追悼会,可他没有死,拖着打碎了的脚,一路乞讨又爬回部队,他那时就是独立师的政委了。唉,他这辈子,受过不少委屈”。当场众人无不落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675.html